109
|
JB/T 7630.3-2008
|
铅酸蓄电池烧结聚氯乙烯隔板
|
JB/TT 7630.3-1998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0
|
JB/T 7630.4-2008
|
铅酸蓄电池熔喷聚丙烯隔板
|
JB/T 7630.4-1998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1
|
JB/T 7630.5-2008
|
铅酸蓄电池微孔聚乙烯隔板
|
JB/T 7630.5-1998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2
|
JB/T 7649.1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1部分:始用挡料装置
|
JB/T 7649.1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3
|
JB/T 7649.2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2部分:弹簧芯柱
|
JB/T 7649.2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4
|
JB/T 7649.3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3部分:弹簧侧压装置
|
JB/T 7649.3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5
|
JB/T 7649.4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4部分:侧压簧片
|
JB/T 7649.4?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6
|
JB/T 7649.5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5部分:弹簧弹顶挡料装置
|
JB/T 7649.5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7
|
JB/T 7649.6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6部分:扭簧弹顶挡料装置
|
JB/T 7649.6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8
|
JB/T 7649.7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7部分:回带式挡料装置
|
JB/T 7649.7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19
|
JB/T 7649.8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8部分:钢球弹顶装置
|
JB/T 7649.8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0
|
JB/T 7649.9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9部分:活动挡料销
|
JB/T 7649.9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1
|
JB/T 7649.10-2008
|
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10部分:固定挡料销
|
JB/T 7649.10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2
|
JB/T 7652.1-2008
|
冲模限位支承装置 第1部分:支承套件
|
JB/T 7652.1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3
|
JB/T 7652.2-2008
|
冲模限位支承装置 第2部分:限位柱
|
JB/T 7652.2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4
|
JB/T 7092-2008
|
银基复层电触头基本性能测量方法
|
JB/T 7092-1993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5
|
JB/T 7129-2008
|
米电阻连续测试方法
|
JB/T 7129-1993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6
|
JB/T 7130-2008
|
热双金属平螺旋形元件机械转矩率试验方法
|
JB/T 7130-1993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7
|
JB/T 7133-2008
|
热双金属碟形元件机械寿命试验方法
|
JB/T 7133-1993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8
|
JB/T 7598-2008
|
电阻焊电极用铜一铬一锆合金
|
JB/T 7598-1994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29
|
JB/T 7774.1-2008
|
银氧化锌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:EDTA容量法测定锌量
|
JB/T 7774.1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0
|
JB/T 7774.2-2008
|
银氧化锌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: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铝量
|
JB/T 7774.2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1
|
JB/T 7774.3-2008
|
银氧化锌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:硫脲分光光度法测定铋量
|
JB/T 7774.3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2
|
JB/T 7774.4-2008
|
银氧化锌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: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量
|
JB/T 7774.4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3
|
JB/T 7774.5-2008
|
银氧化锌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: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量
|
JB/T 7774.5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4
|
JB/T 7774.6-2008
|
银氧化锌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: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量
|
JB/T 7774.6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5
|
JB/T 7777.1-2008
|
银氧化锡氧化铟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:碘量法测定锡量
|
JB/T 7777.1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6
|
JB/T 7777.2-2008
|
银氧化锡氧化铟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:EDTA容量法测定铟量
|
JB/T 7777.2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7
|
JB/T 7777.3-2008
|
银氧化锡氧化铟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: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
|
JB/T 7777.3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8
|
JB/T 7777.4-2008
|
银氧化锡氧化铟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:PAN分光光度法测定锌量
|
JB/T 7777.4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39
|
JB/T 7777.5-2008
|
银氧化锡氧化铟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: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、锌和钢量
|
JB/T 7777.5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0
|
JB/T 7778.1-2008
|
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:硫氰酸盐容量法测定银量
|
JB/T 7778.1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1
|
JB/T 7778.2-2008
|
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: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
|
JB/T 7778.2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2
|
JB/T 7778.3-2008
|
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:气体容量法测定总碳量
|
JB/T 7778.3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3
|
JB/T 7778.4-2008
|
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:酸分离一气体容量法测定游离碳量
|
JB/T 7778.4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4
|
JB/T 7779-2008
|
银碳化钨(12)石墨(3)电触头技术条件
|
JB/T 7779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5
|
JB/T 7780.1-2008
|
铆钉型触头用线材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:密度测量
|
JB/T 7780.1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6
|
JB/T 7780.2-2008
|
铆钉型触头用线材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:硬度测量
|
JB/T 7780.2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7
|
JB/T 7780.3-2008
|
铆钉型触头用线材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第3部分:电阻率测量
|
JB/T 7780.3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8
|
JB/T 7780.4-2008
|
铆钉型触头用线材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:拉抻试验
|
JB/T 7780.4-1995
|
2008-02-01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49
|
JB/T 7780.5-2008
|
铆钉型触头用线材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:扭转试验
|
JB/T 7780.5-1995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0
|
JB/T 4279.1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1部分:总则
|
JB/T 4279.1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1
|
JB/T 4279.1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2部分:直流电阻试验装置
|
JB/T 4279.2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2
|
JB/T 4279.3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3部分:伸长试验仪
|
JB/T 4279.3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3
|
JB/T 4279.4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4部分:回弹角试验仪
|
JB/T 4279.4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4
|
JB/T 4279.5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5部分:急拉断试验仪
|
JB/T 4279.5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5
|
JB/T 4279.6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6部分:剥离试验仪
|
JB/T 4279.6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6
|
JB/T 4279.7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7部分:电热强制通风试验箱
|
JB/T 4279.7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7
|
JB/T 4279.8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8部分:软化击穿试验仪
|
JB/T 4279.8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8
|
JB/T 4279.9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9部分:单向刮漆试验仪
|
JB/T 4279.9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59
|
JB/T 4279.10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10部分:耐溶剂试验仪
|
JB/T 4279.10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60
|
JB/T 4279.11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11部分:击穿电压试验仪
|
JB/T 4279.11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61
|
JB/T 4279.12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12部分:低压漆膜连续性试验仪
|
JB/T 4279.12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62
|
JB/T 4279.13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13部分:高压漆膜连续性试验仪
|
JB/T 4279.13-1994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163
|
JB/T 4279.14-2008
|
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14部分:焊锡试验仪
|
|
12008-02-0
|
2008-07-01
|
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|
|
检测优势
检测资质(部分)
检测流程
1、中析检测收到客户的检测需求委托。
2、确立检测目标和检测需求
3、所在实验室检测工程师进行报价。
4、客户前期寄样,将样品寄送到相关实验室。
5、工程师对样品进行样品初检、入库以及编号处理。
6、确认检测需求,签定保密协议书,保护客户隐私。
7、成立对应检测小组,为客户安排检测项目及试验。
8、7-15个工作日完成试验,具体日期请依据工程师提供的日期为准。
9、工程师整理检测结果和数据,出具检测报告书。
10、将报告以邮递、传真、电子邮件等方式送至客户手中。
检测优势
1、旗下实验室用于CMA/CNAS/ISO等资质、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证书。
2、检测数据库知识储备大,检测经验丰富。
3、检测周期短,检测费用低。
4、可依据客户需求定制试验计划。
5、检测设备齐全,实验室体系完整
6、检测工程师专业知识过硬,检测经验丰富。
7、可以运用36种语言编写MSDS报告服务。
8、多家实验室分支,支持上门取样或寄样检测服务。
检测实验室(部分)

结语
以上为中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08年第4期(总第100期)(三)的检测服务介绍,如有其他疑问可联系在线工程师!